1、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
2、財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
3、人身關系,是指因民事主體的人格利益而發(fā)生的社會關系。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征的集中體現(xiàn),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判斷準則。
5、自愿原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
6、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7、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guī)范調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核心內容的社會關系。
9、財產法律關系,是指因財產的所有和財產的流轉所形成的、滿足民事主體財產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關系。
10、人身關系,是指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為滿足民事主體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
11、絕對法律關系,是指與權利人相對應的義務人是權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12、相對法律關系,是指與權利人相對應的義務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關系。
13、物權關系,指權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義務人實施某種積極行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實現(xiàn)其權利的民事法律關系。
14、債權關系,是指權利人必須由義務人的一方行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實現(xiàn)其權利的民事法律關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人。
16、監(jiān)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jiān)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
17、宣告失蹤,是指自然人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其為失蹤人的法律制度。
18、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19、個體工商戶,是指自然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準登記,從事工商業(yè)經營的。
20、農村承包經營戶,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guī)定從事商品經營的。
21、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協(xié)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共同經營,共同勞動。
22、退伙,是指合伙人與其他合伙人脫離合伙關系,喪失合伙人資格的行為。
23、入伙,是指合伙成立后,第三人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資格的行為。
24、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5、社團法人,以人的組合作為法人成立基礎的私法人。
26、財團法人,是指以一定的財產的設定作為成立基礎的私法人。
27、企業(yè)法人,以從事生產、流通、科技等活動為內容,以獲取盈利和增加積累、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為目的的營利性社會經濟組織。
28、機關法人,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賦予的行政權力,并因行使職權的需要而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國家機關。
29、事業(yè)單位法人,是指為了社會公益事業(yè)目的,由國家機關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文化、教育、衛(wèi)生、體育、新聞等公益事業(yè)的單位。
30、社團法人,是指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組成,為實現(xiàn)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法人。
31、法人的機關,是指根據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規(guī)定,對內管理法人事務,對外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個人或集體。
32、法人分支機構,是法人的組成部分,它是法人在某一區(qū)域設置的完成法人部分職能的業(yè)務活動機構。
33、法人的變更,是指在法人的存續(xù)期間內,法人在組織機構、性質、活動范圍、財產或者名稱、住所、隸屬關系等重要事項上發(fā)生的變動。
34、法人的清算,是指法人消滅時,由依法成立的清算組織依據其職權清理并消滅法人的全部財產關系。
35、物,是指存在于人體之外,能夠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滿足人類某種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質對象。
36、動產,是指能在空間上移動而不會損害其經濟價值的物。
37、不動產,是指在空間上占有一定位置,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后會影響其經濟價值的物。
38、貨幣,是物的一種,是可以用票面金額來表現(xiàn)其價值的一種特殊的物。
39、有價證券,是設立并證明某種財產權的書面憑證,是物的一種。
40、股票,是公司簽發(fā)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