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行測資料  >> 其它   
其它
公務員行測:非典型性必然性推理邏輯題的解題方法
http://m.www5566.cn       2010-10-29      來源:
【字體: 】              

  國家公務員考試即將來臨,相信大家都對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常見題型和相應的解題方法都已經了然于心了。由于公務員考試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準確的把題做出來,那我們就需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看到一道題就要知道這道題是屬于哪一部分哪一個知識點的問題,該用哪種方法,而這種方法又分為幾個步驟,有哪些注意事項。如果我們平時下足了功夫,我們在考場做這些工作的時候完全就是“傻瓜”“機械”式的,不需要我們想太多。而那些想太多的人往往反而是浪費時間,混淆思路,解題緩慢,正確率不高。比如我們看到一道邏輯題,就可以看它是屬于必然性推理還是可能性推理,如果是必然性推理,就再看它是屬于概念關系的問題、直言命題、復言命題還是模態(tài)命題,如果是可能性推理,就看它屬于削弱型的、加強型、前提型還是結論型的。不同部分的題我們應對的方式肯定也不同了。哪些題該用矛盾法,哪些題該用畫圖法,哪些題該用列表法,哪些題該用假設法,哪些題有什么最快的解決方法,一看到哪些字眼我們就要立刻想到什么知識點等等,這些東西相信大家經過了這么長的時間準備考試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都能夠做到“傻瓜式”答題了。

  掌握了這些知識點,應對公務員考試絕大多數邏輯題是沒有問題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考試時會出到一些非典型性的題目。對于這些題,我們以前沒有見過,我們一下子可能也看不出它是屬于哪一部分的題目,當然也就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應對了,然后就開始亂推起來,或者把四個選項一一代入,或者用假設法把每種情況都假設一遍。當然,對于公務員考試的邏輯題,我們采用代入法和假設法,完全可以解決出很多題目,但這種方法很浪費時間,往往不是我們最佳的選擇。其實即使我們大家遇到一些非典型的題目,也不能夠盲目地對待它。命題人出題是不會那么盲目的,他們出題的本意肯定也不是為了讓我們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設法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什么呢?我們就需要去觀察這個題,觀察題目的特點。好像我們看到一個陌生人,我們就要看這個人的特點一樣,有的人的特點是眼睛大,有的人的特點就是身材高,有的人的特點就是性格開朗。我們看一道陌生的題也要去找它區(qū)別于其他題的特點,這個特點往往就是我們做這道題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接下面的推理就是順理成章,沒有什么難度了。所以對于做這種非典型的題目,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找這個題的特點和突破口。

  怎么去找特點呢?這個其實不難,只要我們有心。比如我們看到一個陌生人,找出他不同常人的地方其實是一目了然的,關鍵是要有這個意識。例如這個題:

  王銘、李盈、杜葭三人大學畢業(yè)后,一個當上了公務員,一個當上了空姐,另一個當上了司機。他們各自作了如下陳述:

  王銘:王銘當上了公務員,李盈當上了空姐;

  李盈:王銘當上了空姐,杜葭當上了公務員;

  杜葭:王銘當上了司機,李盈當上了公務員;

  結果證實,王銘、李盈、杜葭的陳述都只對了一半。由此可見()

  A、王銘當上了空姐 B、李盈當上了公務員

  C、杜葭當上了空姐 D、王銘當上了司機


  對于那種四個人說話,只有一個人的話為真,我們都很清楚那種題型該用矛盾法??蛇@道題是每個人的話都只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我們該用什么方法呢?好多人一看這個題,自己以前沒見過,便無從下手了,根本沒有思路,只能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設法。這樣肯定就比較耗費時間了。我們應該去找這個題的特點。只要我們有這個意識去觀察這個題,我們其實是不難發(fā)現特點的。我們仔細去看這三個人的話,最直觀的就能發(fā)現,前面三句話都是講的“王銘”。這不就是特點嗎?這不就是突破口嗎?前三句話都是“王銘”,那么前三句話必有一真兩假,那后三句話必有兩真一假,而后三句話兩個“李盈”里面必有一假,那么“杜葭當上了公務員”這句話就必為真了,那“李盈當上了公務員”就為假,“李盈當上了空姐”就為真。后三句話是真真假,前三句話就是假假真。這樣結果就都出來了。我這樣寫出來還是有點復雜,其實如果在考場上自己去做這個題,這個題我們是無需半分鐘就能解決的。

  通過這個題我們就可以看出,找到一個題的特點,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題就變得很簡單。而去找到一個題的特點其實也并不是難事,只要我們有這個意識,自己去問自己,這個題有什么特點。再比如:

  某珠寶店失竊,五個職員涉嫌被拘審。假設這五個職員中,參與作案的人說的都是假話,無辜者說的都是真話。這五個職員分別有以下供述:

  張說:“王是作案者。王說過他作的案?!?/p>

  王說:“李是作案者?!?/p>

  李說:“是趙作的案?!?/p>

  趙說:“是孫作的案?!?/p>

  孫沒有說一句話。

  依據以上的敘述,能推斷出以下哪項結論?

  A. 張作案,王沒有作案,李作案,趙沒作案,孫作案。

  B. 張沒作案,王作案,李沒作案,趙作案,孫沒作案。

  C. 五個職員都參與作案。

  D. 五個職員都沒有作案。

  這個題也不是我們所常見的矛盾法解題,參與作案的人說的都是假話,無辜者說的都是真話,誰說真話誰說假話,誰參與作案誰無辜我們都不知道也無從下手。這個時候我們又要找這個題的特點和突破口了。一看這四句話,誰說的話比較有特點呢?那肯定是張了。別人都只說了一句話,偏偏他說了兩句話,這難道還不能夠引起我們的注意嗎?只要我們注意到這句話,那這個題就變得很簡單了。大家會發(fā)現張說了兩句話,而這兩句話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王是作案者,那王肯定不會說是自己的做的案。所以我們就能知道張說假話,張是作案者,那王就不是作案者,那王就說真話,那李就是作案者,那李就說假話……這樣順理成章的推理大家都會覺得很簡單了吧。而其實在考場上,我們只要推出張作案,王沒作案,就直接可以把A選出來,下面的連推都不用推了。

  雖然只舉了兩個例子,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做著這種題的方法了。對于這種非典型性的邏輯推理題,我們就是要有意識地去觀察它,找出這個題的特點,這往往就是我們解題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接下來的推理相信我們大家都沒問題了。



互動消息